萬科年會“活下去”,家居企業是否嗅到危險氣息?
萬科“活下去”的刷屏事件已經過去一周多了,國慶長假愉快的小心情,有沒有一絲觸動?難道地主家也沒余糧了?你有沒有一種趕緊結束休假,開啟“活下去”的工作日程?
“活下去”是萬科的一次作秀?還是它春江水“亂”鴨先知,率先感知到了什么?作為下游的家居企業,咱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發?
1
Wind數據顯示,萬科上半年營收為1059.75億元,同比增長51.8%,去年同期-6.66%;凈利為91.24億元,同比增長24.94%,而萬科去年中報的凈利潤增幅是36.47%。
從現金流來看,萬科2018年上半年的貨幣資金有1595億元,而一年內到期的長短期負債總和不足610億元。2017年底時,萬科的貨幣資金曾高達1747億元,比2016年底多了1倍,比2015年底多了2.2倍。
數據來看,萬科糧草充足,日子應該不錯呀,雖說凈利增速有點下滑,營收可是大幅增長,本應心情愉快,為什么要苦情喊出“活下去”?
2
2018年以來全國二手房市場經歷了先升溫后降溫的變化過程。
三季度全國重點城市二手房成交比二季度普遍回落,均價趨穩或下跌,買賣雙方市場信心不足,價格上漲預期松動。住房貸款利率保持在高位,市場需求受到抑制。
預計四季度及明年二手房市場形勢將延續低迷態勢,且會向新房和土地市場傳導,進而導致房地產投資下行。
3
房地產市場凜冬將至已然不是傳說。
萬科暫時小日子雖好,但作為高負債行業,在房產市場上行時,高負債有時就是大發展的代名詞,但在房產市場下行時,高負債就是自殺式行為。
萬科顯然聞到了那一絲死亡的味道,不管這個死亡是自己還是別的同行。在不同的周期中活下去,就是最大的發展。
我們可以把萬科的“活下去”看做一次刷屏的秀,這樣的秀也太劃算了,萬科可能因此沒花營銷成本而賣了不少滯銷的房子,據說廈門就是一例。
也可以把萬科的“活下去”當成公司的一種戰略,甚至一種經營哲學,償債高峰來臨時,現金流就是王道,就是一切。
那些穿越周期活下去的公司,最后都成了偉大公司。
4
日本曾經的四大經營之圣之一的松下幸之助用修水庫來形容企業的經營。
企業經營的環境,就像大自然一年四季,冷暖交替,風雨無常。在未修水庫,大雨來臨時,洪水泛濫產生洪澇災害,淹沒良田,沖毀房舍,很多人因此而傾家蕩產,再也無法翻身;
而持續多日的干旱,也會導致良田龜裂,莊家歉收,人畜飲水困難,日子變得艱難。
企業經營也類似,有的年成生意環境不錯,似乎生意很好做,好日子似乎會一直持續下去,但生意的環境,跟一年四季一樣分明,時而干涸,時而洪澇,很多企業在好時忘乎所以,在年成變壞時毫無準備,所以一旦碰到各種企業危機,很多企業只有破產一途。
應對洪澇的辦法是修建水庫,在雨水豐盈成災時蓄水,這樣就能降低洪澇災害,而在干旱時,水庫的水又可以用來渡過干旱危機。
修建水庫,使得水量減少天氣和環境的影響,始終保持一定水量以應對各種危機。
經營方面也是一樣,景氣時更要為不景氣時做準備,應該保留一定的后備力量。
這種戰略就是在年成還不錯時,保留足夠生存與變革的現金流。在今天,企業經營環境變幻無常,技術革新日新月異,如果不留有足夠的余裕,是無法在今天快速變動的環境中生存。
當然在今天的余裕,不僅是現金流的余裕,是一個企業多方面的余裕,包括人才,創新,新產品的開發,技術的儲備等,甚至觀念的余裕,都需要為企業的發展留有緩沖的空間。
松下說:“經營者就像在高空走鋼索,隨時有摔死的可能。所以他應該評估自己的實力,即使能載得動五十公斤重,也只載四十公斤重好了。
所以,當萬科喊出“活下去”的口號時,我們并不認為是作秀,或者不愿意認為這樣一個大企業,還需要來這樣作秀。大道至簡,這樣規模的企業,遵循的其實是最簡單的法
5
看看房地產的下游行業家居建材企業,可否聞到萬科所嗅出的危險氣息?
萬科不一定死,但死掉一大批中小房地產企業,應該是確定的,但也沒有永生不死的企業啊。大者如萬達,如果沒有及時出售資產,及時去杠桿,也說不定翹翹了。
家居企業在上游產業如此,危局中又如何自處?
以定制三巨頭為例,看看他們近三年的營收及利潤增長情況:
總體來說,三巨頭的營收增長和利潤增長都是不錯的,但未來呢,光是這些數據,還不能看到那些隱藏于背后的死亡氣息;
如果你看到房地產的深層次變化,如果看到零售競爭的新格局,如果你看到這些企業增長背后的真實邏輯,如果你看到世界格局的變化,如果你看到新用戶的迭代,如果你看到裝修市場的變革,你能聞到未來的味道嗎?
即使是死亡信息,也不一定是壞事,關鍵是看你的應對。
萬科用“活下去”來提醒自己,用現金流來給自己安全的冗余,用變革轉型來應對未來房地產的深層次變革,家居企業呢?
別小看“活下去”,穿越周期的“活下去”,將會是企業最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