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投資項目須知
企業投資項目須知
企業投資項目,首先是去了解當地的產業政策和區域規劃(園區、開發區、高新區等),咨詢這類項目能不能上,當地管理部門是否接受,然后再做選址工作。產業政策可以咨詢發改委或招商局,規劃方面可以咨詢當地生態環境局。如果在鄉鎮選址,可以咨詢鎮政府的項目辦或者招商辦,類似的機構。
選址,分兩種,一種租用廠房,一種購置土地自建廠房(簡稱新征用地)。
租用廠房,必須確保土地性質是工業用地,老廠房提供土地證,新廠房提供不動產證,其次,確保在工業集中區或者園區內,最后確認市政設施健全,比如說雨水、污水配套管網已建成,供水供電供熱供氣都沒有問題。在上述條件具備的情況下,跟房東簽訂租賃協議。
如果是新征用地,在取得國土規劃局和城鄉建設局蓋章的總平面圖后即可立項了。但需要注意的是:不管購買的是土地還是二手廠房,需要做場地調查和風險評估,確認該地塊無污染,才能放心購買,否則接手后需要承擔修復責任,一般情況下,當地政府承擔場地調查的任務,并出具無污染的調查報告。
立項,在不同的地區,要求不一樣。部分地區要爭取園區或開發區的同意,獲得預審批復或意見。其次,登錄江蘇省投資監管平臺,提交項目信息,待審核通過后發放備案證。企業可以主動或者應管理部門要求,編制項目建議書或者可行性研究報告,供相應人員了解項目具體情況,核對相關政策和基準要求,劃定項目紅線。
項目立項依據:
根據《企業投資項目核準暫行辦法》,為了對經濟發展實施有效調控,凡具備一定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行為),都要到發展改革部門申報立項,履行基本建設程序。我國現階段的投資項目管理分三種方式,即:備案制、核準制和審批制。每個項目只適用其中一種方式。
1、審批制:針對使用政府投資建設的項目;
2、核準制:針對企業不使用政府性資金投資建設的重大和限制類固定資產投資項目;
3、備案制:除適用審批制和核準制管理以外的項目。
取得備案證后,緊接著需要做環評。環評必須在開工之前做好,未做環評就開工的項目,我們稱為未批先建,需要先處罰,責令關停或恢復原貌后,根據條件補辦環評(不一定能辦下來)。
立項是環評的前提條件,沒有立項的項目,環評也不可能通過審批。對于不熟悉的項目,首先將立項資料發給我們,然后填寫環評資料清單,待公司核算后確認估價。雙方簽訂環評合同,我公司安排工程師查勘現場,對接資料,告知環保要求,協商要建設的環保措施。其后,工程師預計要花費20天左右完成報告編制,因為每個工程師手上的項目較多,同時對接多個項目,花費的時間可能超過預期。報告編制完成后,按照公司流程,需要三重審核,然后發給企業確認,最終工程師簽字,裝訂,送管理部門審核。一般情況下,管理部門會出具修改意見,部分項目需要召開專家評審會,根據專家意見修改。然后,再次定稿后裝訂送審核。管理部門按照以下流程:受理-擬批準-批復公示后(一般至少需要15天),出具該項目的最終批復。至此,環評工作完成。
環評依據:
《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影響評價法》規定:環境影響評價,是指對規劃和建設項目實施后可能造成的環境影響進行分析、預測和評估,提出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進行跟蹤監測的方法與制度。法律強制規定環境影響評價為指導人們開發活動的必須行為,成為環境影響評價制度,是貫徹“預防為主”環境保護方針的重要手段。
環境影響評價的基本內容包括:建設方案的具體內容,建設地點的環境本底狀況,項目建成實施后可能對環境產生的影響和損害,防止這些影響和損害的對策措施及其經濟技術論證。
企業取得環評批復后,開始建設項目,環保措施必須和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入使用,簡稱三同時,并按期發布竣工公示,試生產公示,調試公示。原則上,試生產不得超過3個月,如果部分設備未調試到位,最長不得超過一年。然后申請三同時驗收。
如果企業長期未驗收,我們稱之為久試未驗,或者叫未驗先投,按照規定,罰款較大金額,限定時間整改,并計入企業征信。
環評驗收依據:
根據《建設項目管理條例》(2017年)規定:“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環境影響報告表的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按照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規定的標準和程序,對配套建設的環境保護設施進行驗收,編制驗收報告。建設單位在環境保護設施驗收過程中,應當如實查驗、監測、記載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的建設和調試情況,不得弄虛作假。驗收報告編制完成后應當向社會公開。”。
根據生態環境部辦公廳2018年5月16日印發的《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技術指南 污染影響類》要求,“驗收監測應當在確保主體工程工況穩定、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的情況下進行,并如實記錄監測時的實際工況以及決定或影響工況的關鍵參數,如實記錄能夠反映環境保護設施運行狀態的主要指標”。在早期《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驗收監測技術要求(試行)》提出“建設單位應保證的驗收監測工況條件為:試生產階段工況穩定、生產負荷達75%以上、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但是2016年環保部已經廢止了這份文件,所以建設單位只要確保“主體工程工況穩定、環境保護設施運行正常”即可申請驗收。
另外,為規范建設項目竣工后建設單位自主開展環境保護驗收的程序和標準,生態環境部(原環境保護部)于2017年11月22日發布的 《建設項目竣工環境保護驗收暫行辦法》中對于環保驗收的期限做了明確規定:“驗收期限一般不超過 3 個月;需要對該類環境保護設施進行調試或者整改的,驗收期限可以適當延期,但最長不超過 12 個月。 驗收期限是指自建設項目環境保護設施竣工之日起至建設單位向社會公開驗收報告之日止的時間。”。
我公司接到驗收任務后,首先收集該項目的環評資料和環評批復,核算環境監測費用,界定是否需要做環境應急預案,并查勘現場,對照主體工程和環保措施,整理變動的部分,分析是否能夠驗收,然后給企業報價。待簽訂合同后,我公司出具整改清單,請企業配合整改,直至具備驗收條件。
隨后,我公司安排監測,包括監測廢氣、廢水、噪聲的排放,出具驗收監測報告,并召開專家評審會。在專家組取得一致通過意見后,驗收工作結束。
企業在驗收的同時,需要規范建設固廢和危廢的暫存場所,遵從國家和江蘇省的標準。固廢和危廢的處置需要按照要求跟第三方簽訂協議。
如果該項目需要做環境應急預案,則環境應急預案必須在驗收開會之前通過備案。企業應當準備環境應急需要的消防物資、醫療物資、人員配置以及必須的事故應急池。我公司經過調研后編制環境應急預案三套材料,并召開專家評審會,屆時,管理部門的相關人員可能到場。會議通過后,材料送管理部門備案。
環境應急預案的依據:
根據《突發環境事件應急預案管理暫行辦法》規定,向環境排放污染物的企業事業單位,生產、貯存、經營、使用、運輸危險物品的企業事業單位,產生、收集、貯存、運輸、利用、處置危險廢物的企業事業單位,以及其他可能發生突發環境事件的企業事業單位,應當編制環境應急預案。
企業在驗收結束后,需要申領排污許可證,持證排污,并定期安排例行監測,編制季度和年度報告。
申領排污許可證依據:
根據《排污許可證管理暫行規定》,生態環境部按行業制訂并公布排污許可分類管理名錄,分批分步驟推進排污許可證管理。排污單位應當在名錄規定的時限內持證排污,禁止無證排污或不按證排污。
同時,在企業的正常生產過程中,產生的危險廢棄物,必須定期委托有資質的接受單位處置。按照規定,每年必須處置一次。如果量很小,可以向環保部門申請,延期處置。對于長期不處置的單位,環保局可強制行政處置,費用由企業承擔。對于無資質處置的第三方,一旦查實,需承擔刑事責任。
危廢處置的依據: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的規定,危險廢物是指列入國家危險廢物名錄或者根據國家規定的危險廢物鑒別標準和鑒別方法認定的具有危險特性的固體廢物。對已經產生的危險廢物,必須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申報登記,建設符合標準的專門設施和場所妥善保存并設立危險廢物標示牌,按有關規定自行處理處置或交由持有危險廢物經營許可證的單位收集、運輸、貯存和處理處置。